【上理封面人物】史玉:师生同台,思政课堂别样的“打开方式”

作者: 2021-09-10

人物小传:史玉,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2020上海市教学能手”,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上海理工大学“三八红旗手”,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教学技能竞赛奖项(4次),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和上海市项目2项。 


“课上能及时学习最新时政热点,第一次感觉到国家大事真的与我相关。”“我在这门课中最大的收获是要辩证看待问题,因为每次讨论时,老师都会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同学们课下对老师的评价。她对于任何内容都能娓娓道来,真的好酷!我也很想成为像她一样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史玉的学生们感言道。



与时俱进讲好“专题思政课”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很想吃含糖的东西,这是他的需求、偏好,不是需要,胰岛素才是他真正的需要,需要是很客观的东西……”听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某个医学专业的课堂,实际上这是史玉老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上的讲述。

以“传统方式”讲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知识点时,可能仅是“点到为止”,要求学生会背就行了。而在史玉的“十九大”专题课上,她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不仅要将国情入耳,还要入脑入心。

作为上理工乃至上海较早探索专题教学的老师,史玉的《概论》课不再是按照从章到节的传统讲法,而是以专题形式,将一个章节转化成几个专题,提炼出重点知识和学生关心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清晰的把握,还可以随时纳入最新时政热点,克服“教材赶不上变化”的问题。


上理研究生“时政微课堂”讲师代表史玉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这个板块内容变动比较快,通过专题教学,我可以随时补充最新时事热点,如近期重要会议、“新疆棉”事件等,也可以把原来过时的、不重要的专题调整后融入到新专题中,及时跟上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因此,在史玉的课堂上,不同届次的学生听到的课一定是不一样的。

“《概论》这种理论性质比较强的课程,要想讲好真的不太容易,讲得学生喜欢就更难。”为了让学生“抬头”,史玉从细节处入手,不仅练就专题讲述“硬本领”,还专门去上PPT制作培训班,她的PPT因专题讲述需要而异,设有不同模板和风格,让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视觉享受。

赛教融合深耕“责任田”

“20个PPT、20个教案,相当于20篇论文,赛前半小时会从中随机选一个让你讲。”参加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青教赛”)需完成的“硬指标”让人望而却步。2019年11月,史玉接到参赛通知时,离“青教赛”仅剩不到5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她必须在进行一线教学的同时,大约一周就要形成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教案。

重重压力下,史玉毅然决定要上赛场,但不是为了拿奖。“我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去参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觉得自己上了8年课,讲课依然有短板,想好好打磨自己。”最初,史玉就是冲着“哪怕不得奖,将20个教案打磨出来以后,随便哪一章节都能讲得很好”的目标着手准备比赛。

备赛过程中,史玉查看了所有国赛、市赛视频以提升眼界。赛场上,与听名次、领奖相比,史玉更在意的是专家评委的点评环节。“讲课犯的毛病,专家们都能给摘出来,被批评了,也就成长了,我们每个参赛的人都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过来的。”最终,史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校参加该竞赛以来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历经“青教赛”“大比武”等各种比赛的锤炼,史玉已经“阅评委无数”,对“讲好课”也越来越有感觉了。



“比赛跟教学不是两张皮,而是融合的。”如今,对于“师生如何协同完成一节课”,种好育人“责任田”,史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给“学生思政”精心留白

“课上,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分享,课堂氛围真的很好。作为一名退伍大学生,史老师让我分享了参军经历,引导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的精神,这也让我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李锦秋同学说道。

几乎每次上课,史玉最后都会留出10到2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以新闻分享的形式,交流自己最关注的大事小事,这份午饭前的“加餐”收获了大量学生的好评。

“‘00后’还是蛮关心国家大事的,尤其是一些国际问题,‘哪个运河堵了’‘美国有什么动作’等,他们都很关注,也很积极参与讨论,不懂的就会提问,这也倒逼了我们教师成长。”上课前一天晚上,史玉“不得不”刷手机刷到很晚,看看国内外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寻思着能不能和要讲的专题联系起来,也为学生们即将到来的“拷问”再做些准备。

史玉不仅要求自己上好课,还指导学生“讲好课”。在“实践课时”学期,史玉会抛出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15分钟“专题授课”。结束后,从PPT制作、授课内容到讲课技巧,史玉都会作出细致点评,指出哪些地方还可以处理得更好,以便学生们之后能够在各类比赛、实践活动等汇报环节表现得更出彩。

“学生授课”也是该课程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的一个“重头戏”,史玉会发动全班100多名学生在“学习通”系统上给授课同学评分,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学生成绩由自己做主,学生就更有动力,他们都学着像老师平时上课一样,努力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去,争取大家的认可。”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史玉也会积极听取学生的声音。她经常在课前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想听什么、对课程有何期待等,进而精心地设计着每堂课。

“教学是个良心活,付出50%的努力、100%的努力都能‘混’过去,关键是能不能过自己良心这一关。”史玉这样说着,也一直如此践行着。

  

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主页  

 

已有152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