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思政”视阈,共探课程思政创新

作者:卢岚 2025-11-17

        为深入推进《“大思政”视阈下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2025年11月15日,课题组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玉启开展专题研讨。本次研讨会以“大思政课专题研究之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讨”为主题,课题组负责人卢岚教授及全体成员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海老师作为指导嘉宾出席。

        研讨会上,卢岚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核心框架与主要目标。她指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要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融合历史传承、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等多元育人元素,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她强调,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找准实践切入点,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关键。

        代玉启教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分享。他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核心概念,指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要立足学生需求,实现“精准思政”,避免内容空泛和形式单一。他强调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合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念,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与实践路径。同时,要推动“高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效衔接,让课程思政走出课本、走进现实,在实践中提升感染力。代玉启教授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大众文艺、新大众体育、文化特派员制度等案例,通过理论政策与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使前沿理论更加生动易懂。他表示,大思政课既要体现思想深度,又要彰显文化厚度,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在互动环节,课题组成员围绕思政跨专业融合路径、政策解读及典型案例应用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分享了课程思政实践中的经验与困惑,并就如何将前沿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育人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代玉启教授对提问逐一回应,提出了具体建议。

        此次研讨会为课题研究明确了方向,拓宽了教师的研究视野。大家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运用于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下一步,课题组将整合研讨内容,细化研究方案,聚焦“精准思政”与跨学科融合,深化文化元素融入,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衔接,并通过打造示范课例、汇编案例、搭建平台等举措,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见效,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供稿:上海理工大学2025年度教师发展研究重点项目(CFTD2025ZD14

已有10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