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宋青红 2025-11-11

11月8日,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学术与教学研讨活动,特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曾黎梅作主题分享。活动由学院宋青红主持,校内部分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会,围绕“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与培育研究——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中,曾黎梅副研究员提出,其研究将报刊文献等史料从历史事件的注脚提升为核心研究对象,重点挖掘报刊在事件记录与舆论引导中的主动作用。针对边疆局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她指出西南报刊立足实际吸收西方现代国家观念,从边疆知识分子视角重构了边疆与内地、国民与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

曾黎梅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非仅针对边疆地区民众,内地民众同样需要接受相关教育。长久以来共同体意识教育侧重边疆的认知存在偏差,全国各地区民众均需深入理解其内涵与意义。她提出,应重点推进内地民众的边疆知识教育,涵盖边疆历史、文化、地理及发展现状等内容,通过双向知识普及减少区域认知隔阂,让边疆与内地民众相互了解、彼此认同,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在互动交流环节,参会师生围绕教学实践转化、认知偏差弥合等问题展开提问。针对理工科学生思政课案例设计难题,曾黎梅建议构建史料—案例—活动三层教学模块,选取边疆与内地协作的报刊报道为素材,结合学生专业设计角色代入式讨论与实践活动。针对青年学生对边疆的碎片化认知问题,她提出从认知—情感—行动三维度设计教学,通过微课堂、同龄人交流、线上实践等形式让共同体意识具象化。

宋青红在总结中表示,曾黎梅副研究员的研究打破了传统认知局限,其提出的双向教育理念与教学建议为思政课改革提供了重要启发。此次研讨搭建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沟通的桥梁,既深化了对近代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认知,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索了可行路径,将有力推动学院思政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水平的协同提升。

 

供稿:上海理工大学2025年度教师发展研究重点项目(CFTD2025ZD15)


已有10人阅读